白斑圆蛛,Araneus albomaculatus (Yin et al.,1990),圆蛛科圆蛛属的一种蜘蛛。
- 中文学名
- 白斑圆蛛
- 拉丁学名
- Araneus albomaculatus (Yin et al.,1990)
- 界
- 动物界
- 门
- 节肢动物门
- 亚 门
- 螯肢亚门
- 纲
- 蛛形纲
- 亚 纲
- 柄腹亚纲
- 目
- 蜘蛛目
- 亚 目
- 新蛛亚目
- 科
- 圆蛛科
- 亚 科
- 圆蛛亚科
- 属
- 圆蛛属
- 种
- 白斑圆蛛
- 分布区域
- 云南(景洪, 上允)
白斑园蛛基本信息
编辑编号: 13471
拉丁目名: ARANEAE
中文目名: 蜘蛛目
拉丁亚目: Metathelae
中文亚目: 新蛛亚目
中文科名: 园蛛科
拉丁科名: Araneidae
中文亚科: 园蛛亚科
拉丁亚科: Araneinae
中文属名: 园蛛属
拉丁属名: Araneus
拉丁种名: albomaculatus
定名人: Yin et Wang
年代: 1990
中文名: 白斑园蛛
学名: Araneus albomaculatus Yin et al.,1990
中文拼音: BáiBānYuánZhū
分类等级: 种
国家保护级别 不祥
CITES公约级别 未定
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(NE)
红皮书等级 未定
中国特有 是
异名信息
Araneus albomaculatus ,Yin et al.,1990
白斑园蛛原始文献:
编辑Spiders In China:15, figs.35-42
白斑园蛛模式产地:
编辑云南(景洪州)
白斑园蛛生境:
编辑生活在林间
白斑园蛛国内分布:
编辑云南(景洪, 上允)
白斑园蛛资料来源:
编辑Spiders In China:15.
白斑园蛛外形特征
编辑体长18.00mm;头胸部长6.00mm,宽6.10mm;腹部长12.50mm,宽11.00mm蛛前中眼大于前侧眼,前侧眼位于侧眼丘的前侧方,从背面观不能见及。前中眼间距等于前中眼直径;前中侧眼间距约五倍于前中眼直径。后中眼稍小于前中眼,两眼排列呈“八”字形,后中眼间距后缘大于前中眼直径,后侧眼位于侧眼丘的外侧缘,与前侧眼几乎等大,后中侧眼间距约等于前中眼直径的六倍多,中眼域长小于宽,前边大于后边。背甲黑色,被白色绒毛,颈沟、放射沟明显,胸甲及所有附肢与背甲同色。腹部黑色,背面观略呈三角形,肩部隆起呈角状,后端尖并向上翘起。肩角后缘和角的后方两侧共有黄褐色斑三对,长方形,每两斑之间还有一个小的淡色斑。共有4对。腹面正中深灰黑色,亚轴纵斑细而不十分明显,纺器黑色。腹面两侧有褐色斜纹和黑褐色相间。外雌器基部短圆柱形,被长毛。垂体细短,作直角弯曲而下垂。纳精囊长卵圆形。交媾管较粗,呈S形弯曲,交媾孔位于垂体起始处两侧基部远端。
雄蛛
体长2.90mm,头胸部长1.50mm,宽1.20mm;腹部长1.60mm,宽1.40mm。黑褐色,无白斑。腹部有叶状斑,与雌蛛不同。触肢器的顶突披针状,末端缓慢尖细,不弯曲成钩。中突短而圆,边缘强角质化部分呈指环状。副跗舟不成钉槌状,与德氏圆蛛A.dehaani各异。[1]
白斑园蛛分布范围
编辑国内分布:云南(景洪、上允)
白斑园蛛生活环境
编辑- 参考资料
-
- 1. Yin et al.《中国蜘蛛——园蛛科、漏斗蛛科新种及新记录种100种》: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0:1-171
- 2. 动物界 .中国动物园主题数据库[引用日期2013-08-3]
词条标签: